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大连万利济南画展【原创】

2010-11-24 23:14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大连万利济南画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文/师子弦

 

     2010年11月16日,人民网-文化频道和11月3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,分别以《“龙游”雁荡山更美—谈黄沧粟山水画的艺术特色》和《龙游雁荡 美哉美哉》为题,报道了由大连万利科技文化交流服务中心、济南美术馆共同举的“攀岳之旅---黄沧粟教授2010泉城画展”的消息。此外,大众日报、济南日报、山东商报、美术报、网易等数十家媒体也都报道了此次画展的消息。
    其中,人民日报记者李德金先生,在《“龙游”雁荡山更美—谈黄沧粟山水画的艺术特色》一文中,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黄沧粟教授在山水画方面的艺术成就:

    一是,像恩师不忘恩师。被人们誉为“最后一个文人大师”的陆俨少,是黄沧粟教授在中国美术学院读书时的老师。他对恩师非常崇拜,也非常虔诚。由于受恩师影响和教诲多年,他的山水画几乎与恩师同出一炉,难辩真伪。这次在济南展出前,有一位当地酷爱陆俨少山水画的人,见到黄教授画的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》作品,以为就是山水大师陆俨少的“真迹”。其画面用的“勾云法”、“包浆法”,极为细腻到位。为了缅怀恩师,在此次画展中,有好几幅山水画是黄沧粟专为纪念陆俨少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,并且标有题款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在为这次画展写的前言中,夸奖其弟子“黄沧粟的山水画,无论是构图、色彩、技法都令人称道。看到学生取得这么多可喜的成绩,作为老师的我非常高兴”。吴教授认为,黄沧粟是一个很有发展潜质的艺术家,希望他再接再厉创作更多的艺术作品,为中国画的拓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    二是,效法古人前人今人,但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从事艺术创作近40年的黄教授,曾因创作国画《中华奥运第一团》被誉为“中国奥林匹克画家”。他在画山水的时候,善于做到“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”。他敬仰和追随石涛、黄宾虹、齐白石、傅抱石、黄胄等山水大师,在创作时,对他们的画法能够灵活运用,不拘传统,不拘一格,大胆创新,使中国画传统技艺充满现代气息。在《雁荡仙居图》中,他以新颖的立意而吸引众多美术爱好者的眼球。众所周知,“陡峭”是雁荡山的代名词。而就在这些陡峭的山峰之间,原来饱有的雾气,却在黄教授的笔端演变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。它一时从这座山遨游到那座山,一时又腾空而起,锁住了另一座山……通过龙的不断升腾、飞跃,使整个雁荡充满了仙气。人居住在这里,一定会精气十足,长命百岁。故取名为《雁荡仙居图》。据说,像黄教授这种雁荡画法过去是没有的。原来,陆俨少画山水采用的是勾云法。如今黄教授画的山水大门是敞开着的,云可以自由流动,不受任何限制,再加上清末山水画家石涛的“点将法”和西洋画的亮丽色彩,画面更加精美耐看。
   三是,与环境结合,浑为一体。游历过雁荡山的人都知道,赭石剖面是地壳变动给雁荡留下的一个奇特景观,也是这里独有的旅游资源。因此,在《雁荡仙居图》、《雁荡泉石图》、《青山访友图》、《雁荡松云图》山水组画中,凡能读懂黄教授山水画的美术爱好者,不难发现这组画的特点,就是画面与雁荡山的环境、地容地貌紧密结合在一起,看画就等于看到了雁荡山,就等于游览了雁荡山。在《雁荡泉石图》所表现的画面上,你可以慢慢品味一下“赭石”画法的“鸡血”美。画家在这幅画中,采用花青加墨色和色破墨、墨破色以及“点将”等多种传统中国画技法,着力表现雁荡山的自然美,原始美。在这里,云是川流不息的,山是绿色满园,一草一木皆有生命。让人观之怎能不流连忘返呢?
    人民日报记者李德金先生在文章的最后说:
    看完这次画展,我觉得出生于艺术世家的黄沧粟教授所创作的作品风格、作品艺术特色,有很多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和浙派大师那里学成的。他在师承中国传统美术技法的基础上又中西合璧、锐意创新,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。他的作品大部分是表现中国民族题材。“民族、个性、和谐、共生”,是黄教授的创作主题,也是他的艺术作品的灵魂。.....有的画家靠画黄山名扬四海,我看黄沧粟教授也会因画雁荡山妙笔生辉而闻名遐迩。

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0年11月24日

 

注:右上图为李德金先生与作者合影

   右下图为李德金先生与画展主办方工作人员合影

 

 

 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